|
|
隔爆型和本安型传感器的区别 |
点击次数:1813 更新时间:2015-01-26 |
|
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(如增安、气密、浇封等)和本质安全型两类。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,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,主要考虑外壳强度,以及间隙大小,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。与隔爆型技术相比,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,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:结构简单、体积小、重量轻、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、安全可靠性高、适用范围广。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。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,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,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。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。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,柜内配备安全栅,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/输出模块。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,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,因为电流很小,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。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,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,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,穿入水煤气管,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,例如防爆电机等,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zui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,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。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,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(如灯泡)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,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(电压不高于 12 V,电流不大于 100mA,比如热电阻,属于本质安全型)。虽然如此,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。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。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。
|
|
|
|
|